《金句貼在心》Day13

《等價交換的信仰?》

31 所以,不要憂慮說,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32 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33 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34 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馬太福音六31-34)

31 So do not worry, saying, ‘What shall we eat?’ or ‘What shall we drink?’ or ‘What shall we wear?’ 32 For the pagans run after all these things, and your heavenly Father knows that you need them. 33 But seek first His kingdom and His righteousness, and all these things will be given to you as well. 34 Therefore do not worry about tomorrow, for tomorrow will worry about itself. Each day has enough trouble of its own. (Matthew 6:31-34)

誤解:《馬太福音六33》提醒我們,要將神的國和義放在首位。很多人讀到這節經文,便誤以為「先求神的國」是一種交換:只要我多做事奉、多奉獻、多參加教會活動,神就會把其他生活所需一一供應給我。然而,仔細研讀經文,我們會發現耶穌的重點並非「如何換取神的供應」,而是心態與優先次序的轉變。

分享:在前文中,耶穌教導門徒不要為吃喝穿戴憂慮,因為天父知道我們所需 (參馬太福音六25-32)。祂並不是叫我們懶惰或逃避責任,而是要提醒我們:應該把神的國度與公義放在首位。先求神的國,是一種內在的生命方向 —— 我們的價值觀、選擇、目標,都以神的旨意為核心,使祂的國度和公義在我們生命中彰顯。

保羅也表明,他將世上的一切算為虧損,要得著基督,這是一種將神的國度置於生命第一位的實踐 (參腓立比書三7-8)。這不是交換祝福的手段,而是內心真實的相信:凡事先以神為中心,其他的生活需要,神必按祂的智慧供應。

生活中,我們也能看到類似的現象。比如一位酒店服務員,對客人細心周到,各種服務一絲不苟。但他服務的動機並非單純希望客人舒適,而是期望獲得高額小費。表面上看,他付出了極大的心力,實際上卻是「看重回報」的行動。同樣,若我們事奉神,只計算自己付出了多少、做了多少好事,並期望神必定回報,那麼我們的信心和順服就變成交易。神的國度並非用這種「交換」的方式運作。

有牧者曾說:「真正的富足,是當你的生命順服於神的國度時,神會用祂的智慧供應你所需,而非因為你努力計算付出多少而得到回報。」這提醒我們,經文的核心是心態優先、生命對齊神的旨意,而不是把事奉當作交易手段。

總結而言,「先求神的國和義」是呼召我們將生命中心對準神,使一切言行、選擇、目標都反映祂的公義與愛。當我們的生命活出這種優先順序時,神會在生活各方面以祂的智慧供應我們所需。生活的平安、關係的和諧、工作與家庭的順利,都是神在我們優先順服祂時自然帶來的果效,而不是因為我們事奉的數量或形式。

反思:我是否常把事奉、奉獻、參加聚會當作「交換條件」,期望神回報我所付出的努力?我的心是否真正以神的國度為中心,或仍受生活需要、成就感、別人認同所牽動?

禱告:親愛的天父,求祢幫助我明白「先求祢的國和義」不是一種交易,而是生命的優先順序。教我將心完全交託於祢,凡事以祢為中心,不為回報而事奉。願我的言行、選擇、目標都能彰顯祢的公義與愛。求祢用祢的智慧供應我所需,使我在生活、工作、家庭中,都能真實經歷祢的同在和平安。以上禱告,奉主名求,阿們。

Posted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