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貼在心》Day03

《神的意念是怎樣?》

10「耶和華如此說:為巴比倫所定的七十年滿了以後,我要眷顧你們,向你們成就我的恩言,使你們仍回此地。11 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12 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13 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14 耶和華說:我必被你們尋見,我也必使你們被擄的人歸回,將你們從各國中和我所趕你們到的各處招聚了來,又將你們帶回我使你們被擄掠離開的地方。這是耶和華說的。(耶利米書廿九10-14)

10 This is what the Lord says: “When seventy years are completed for Babylon, I will come to you and fulfill my good promise to bring you back to this place. 11 For I know the plans I have for you,” declares the Lord, “plans to prosper you and not to harm you, plans to give you hope and a future. 12 Then you will call on me and come and pray to me, and I will listen to you. 13 You will seek me and find me when you seek me with all your heart. 14 I will be found by you,” declares the Lord, “and will bring you back from captivity. I will gather you from all the nations and places where I have banished you,” declares the Lord, “and will bring you back to the place from which I carried you into exile.” (Jeremiah 29:10-14)

誤解:「神一定會使我人生美滿。」這是許多人讀《耶利米書廿九11》時的直接想法。有人把此經文寫在畢業冊、貼在願望板,認為神會讓人生順利、夢想成真、前途光明。然而,若只把它當成一張「屬靈保證書」,我們就錯過了這節經文真正深沉而堅定的盼望。

分享:《耶利米書廿九10-14》的背景不是順境,而是審判與流亡。神藉先知耶利米向被擄到巴比倫的百姓說話。他們不是要立即脫困,而是要在異地生活七十年 (參v.10) 。他們渴望立刻回歸,但神卻呼召他們在那裡建造房屋、栽種田園、娶妻生子、為所居之城求平安 (參v.5–7) 。換言之,神的計劃不是快速脫難,而是在流亡中塑造信心、深耕生命、預備復興。

當我們誤解這節經文時,常常把它用在「神會成就我所想」;但其實,神的意思是:「我會成就我為你們預備的計劃,而不是你自己想像的藍圖。」神的計劃不是「免受風暴」,而是「帶領你穿越風暴」。真正的盼望不是快速成功,而是在神的時間裡被更新。

曾有這樣的故事:一位弟兄多年禱告求神讓他轉職,因為現有工作壓力大、同事難相處。他相信:「神給我的是平安的意念,一定會帶我去一個舒服的地方。」結果,他並沒有成功轉職,反而因留在原來的環境中,學會了忍耐、饒恕、與神同行。他後來說:「神沒有讓我離開困難,神讓我在困難中成熟。」這不是挫敗,而是真正的成長與祝福。

一位屬靈前輩說過:「不要求神移走你的困難,求祂塑造能承受困難的生命。」真正的盼望不是「我一定成功」,而是「神必在我生命中成就祂的旨意」。耶利米的訊息不是讓百姓沉醉於速成盼望,而是呼喚他們在等待中信靠、在流亡中扎根、在未知中順服。信仰不是要神跟隨我們的計畫,而是學習跟隨祂的計劃。神關心的是把我們塑造成祂心目中該成為的人,而不是讓我們舒服地度過人生。

因此,引用這節經文時,我們不單問:「我渴望什麼?」更問:「神正以什麼方式塑造我?」真正的祝福不是道路平順,而是確信在任何境況中都有神同行、神掌管、神引領至祂為我們預備的終極美好。

反思:從今天起,我會怎樣理解神的心意?例如:不僅尋求立即的改變,更學習在等待中順服與信靠;不以順境判斷神的同在,而是以祂的話語及信實為根基;不把經文當作保證成功的符咒,而是當作引領生命的真理。

禱告:親愛的主,祢的道路高過我的道路,祢的意念高過我的意念。當我想按自己心意行時,求祢提醒我跟隨祢的計劃。當生活沒有如我所願時,求祢賜我信心、忍耐與順服,讓我在等待中仍然相信祢的良善。使我不是求一條容易的路,而是求一顆堅定跟隨祢的心。以上禱告,奉主名求,阿們。

Posted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