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屬性A-Z》Day05

《E For Emmanuel》
33 耶穌看見她哭,並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裏悲歎,又甚憂愁,34 便說:「你們把他安放在哪裏?」他們回答說:「請主來看。」35 耶穌哭了。(約翰福音十一33-35)
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祂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 (馬太福音一23)
33 When Jesus saw her weeping, and the Jews who had come along with her also weeping, He was deeply moved in spirit and troubled. 34 “Where have you laid him?” He asked. “Come and see, Lord,” they replied. 35 Jesus wept. (John 11:33-35)
“The virgin will conceive and give birth to a son, and they will call Him Immanuel” (which means “God with us”). (Matthew 1:23)
“The virgin will conceive and give birth to a son, and they will call Him Immanuel” (which means “God with us”). (Matthew 1:23)
分享:在人生中,孤單往往比痛苦更令人難受。特別是當病痛臨到,我們會深刻體會那種「沒有人能真正理解」的孤寂;當壓力重重時,似乎也沒有誰能替我們分擔;即使在快樂的時刻,有時仍會感到缺少那份真實的陪伴。由此可見,人心最深的渴望,並非僅僅免於痛苦,而是「不想孤單」,渴望「有人同行」。
因此,聖經向我們宣告了一個極大的應許:「耶穌的名字是『以馬內利』,意思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祂的同在並非遙遠觀望,而是親自走入我們的生命,成為那位真正與我們同行的主。
在《約翰福音十一33-35》中記載,當耶穌來到朋友拉撒路的墳前,看見馬利亞和眾人哭泣,祂心裡悲歎、甚是憂愁,甚至自己也流下了眼淚。耶穌的淚水讓我們明白,祂並非冷漠的神,而是願意進入我們的哀哭,與我們一同流淚。然而,耶穌的同行不僅止於理解與同情,祂更願意承擔我們最深的痛苦。正如先知以賽亞所預言:「祂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以賽亞書五十三4-5) 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救贖,不只是與我們同哀哭,更是代替我們承受罪與死亡的重擔,成就最極致的「同行」。
各位,「以馬內利」並不是一個抽象的稱號,而是神的一個屬性,更是一份真實的關係。祂的同在不會隨環境而改變,祂一直渴望與我們同行。然而,我們又是否像耶穌一樣,全然相信祂的同在呢?當困難臨到時,我們是否很快就懷疑:「神不在這裡」?當禱告久久未蒙應允,我們是否忍不住埋怨:「神沒有理會我」?甚至在順境與成功中,我們是否經常忘記:「原來祂一直同行」?事實上,每一次我們否認神的同在,都是在輕看祂那聖潔而可靠的應許。這提醒我們,要以敬畏的心存對神的信靠,珍惜這份永不改變的同行關係。
今天,你是否真正在心中珍惜「以馬內利」這份應許?
你願不願意在憂傷時相信祂與你同哭,在掙扎時倚靠祂的體恤,在十字架的愛裡汲取力量?願我們都能真實地活在祂同在所帶來的喜樂與安慰中,並以信心回應這位以馬內利的主。
反思:今天,在你的生活或信仰中,哪一個角落最需要你再次憑信心宣告:「以馬內利——神與我同在」呢?
禱告:親愛的主耶穌,感謝祢是以馬內利 ── 祢不單在我們身邊,更是真實與我們同行的神。祢知道我們的痛苦,體會我們的軟弱,甚至為我們流淚、為我們受傷。求祢赦免我們常常因軟弱而懷疑祢,並堅固我們的信心,讓我們一生都因祢的同行而得安慰,並榮耀祢的名。奉主名求,阿們。
Posted in 2025-09-GA